胼胝体压部弥散受限,可别贸然诊断为脑梗 时快讯
发布时间:2023-06-02 16:18:13 文章来源:个人图书馆-神经内科护理学
影像时间病例展示患者,女,22 岁,因服鼠药后反应迟钝、口齿不清 3 天来院现病史:入院前 3 天,...

影像时间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病例展示

患者,女,22 岁,因服鼠药后反应迟钝、口齿不清 3 天来院

现病史:入院前 3 天,患者因与家属发生口角,自服鼠药,后出现反应迟钝、口齿不清,无畏寒发热、抽搐、意识障碍、恶心呕吐等,遂来院就诊。

神经系统查体:神清,吐词欠流利,高级认知功能下降,反应迟钝,双眼球各方向活动到位,双侧瞳孔等大形圆约 3 mm,对光反射灵敏,双侧鼻唇沟深浅一致,伸舌居中,四肢肌力 V 级,肌张力不增高,四肢腱反射一致,双侧病理征阴性。

我们先来看颅脑影像:

T1:

T2:

T2FLAIR:

DWI:

影像描述:胼胝体压部及双侧半卵圆中心见对称性稍长 T1 稍长 T2 信号,flair 呈稍高信号,DWI 呈高信号。

我们再来看看颅脑 MRA:

患者为青年女性,既往史无特殊,无血管性病变的危险因素,脑血管 MRA 未见明显异常,且病变为双侧对称,胼胝体压部呈 「回旋镖征」,结合患者发病前有明确服用毒物史,经确认为 「美国二号」,内含氟乙酰胺,大家可能已经知道答案了,这是典型的氟乙酰胺所致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病变综合征,经对症治疗半月后复查头 MRI 见下图:

T2flair:

DWI:

复查头部 MRI 可见胼胝体压部及半卵圆中心异常信号基本消失,且患者临床症状明显好转,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下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病变综合征的相关知识。

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病变综合征病因及发病机制

该综合征是一种由多种病因引起的累及胼胝体压部且具有可逆性的临床影像综合征。病因主要见于病毒感染,也可继发于肺部感染、癫痫持续状态及抗癫痫药物的停用、代谢障碍、维生素 B12 缺乏、甲状腺功能亢进、以及比如此例的氟乙酰胺中毒等。目前发病机制不明,普遍认为是各种原因所导致的胼胝体一过性水肿,胼胝体是主要累及部位,可能跟胼胝体是大脑中最大的联络纤维,纤维的方向较一致紧密,髓鞘含水较多,肾上腺素分泌缺乏,水电解质调节能力弱有关。故多种病因导致机体炎症浸润、离子紊乱、体液失衡、血脑屏障破坏时易使胼胝体压部髓鞘内出现细胞毒性水肿。

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病变综合征临床表现

常急性起病,多有前驱感染史,其临床初始症状缺乏特异性,常见有头晕头痛、癫痫发作、认知障碍、精神错乱、视力障碍、共济失调,甚至嗜睡、昏迷等。其临床表现轻重不一,预后转归也不一致,大部分患者症状轻,预后良好。

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病变综合征影像特点

影像表现具有特异性,应准确认识该病的典型表现,避免误诊。该病变好发于胼胝体压部,有时也可累及脑室周围白质,皮层下白质及基底神经节。其表现为胼胝体压部孤立性细胞毒性水肿,呈「回旋镖」样或卵圆形改变,病变具有可逆性。T1W1 呈等信号或稍低信号,T2W1 呈稍高信号,FLAIR 呈高信号,DWI 呈明显高信号,相应 ADC 图呈低信号。病灶周围无明显水肿及占位效应,增强扫描无强化。

下面我们再来看几个病例:

01

病例一

A.胼胝体压部 DWI 椭圆形高信号;B. 胼胝体压部 ADC 椭圆形低信号;C、D.1 周后复查胼胝体压部病灶基本消失

02

病例二

A. 双侧额、枕叶对称性异常信号,T1W1 低信号;B. 双侧额、枕叶对称性异常信号,T2W1 高信号;C. 双侧额、枕叶对称性异常信号,DWI 高信号;D. 双侧额、枕叶对称性高信号,ADC 高信号;E. 双侧额、顶叶对称性异常信号,T2FLAIR 呈高信号;F. 胼胝体压部 DWI「 回旋镖」样高信号;G. 胼胝体压部 ADC「 回旋镖」样低信号

03

病例三

A-D 依次为横轴位 T1W1、T2W1、DWI、ADC。影像描述:1A-1D 可见胼胝体压部边界清晰的孤立性回旋镖样病灶,中线对称分布,T1W1 呈低信号,T2W1 呈稍高信号,DWI 高信号,对应 ADC 低信号。治疗 14 天后临床症状消失,复查 MRI(2A-2D),胼胝体压部异常信号消失。

作者 |秋雨

内容策划 | 小雪球、彭龙

标签:

资讯播报

乐活HOT

娱乐LOVE

精彩推送